“借还”机制助落地。建立总量“借还”机制解决市级重大项目总量缺口,即先“出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保项目先行落地,同时督促地方政府通过工程、结构减排为总量指标“还账”,形成总量指标良性循环。今年以来,为赣锋锂业、川投燃气分别调剂挥发性有机物9.7吨、氮氧化物420吨。
环保秘书解难题。对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清单制进度表”管理,明确30名环保秘书上门提供环评政策咨询和帮扶,全程跟踪对接项目环评办理。今年以来,环保秘书开展上门服务83次,深入工业企业120余家,解决环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99个。
慎审执法稳生产。扩容正面执法清单,制定不予处罚事项、从轻处罚事项、减轻处罚事项和免于行政强制事项4张柔性执法清单,对资金短缺的违法企业,允许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正面执法清单企业56家,免予处罚违法企业68家,允许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企业1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