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山乡,携手同行。自达州高新区托底性帮扶万源市黄钟镇以来,一场以真情为纽带、以实干为底色的振兴行动在大巴山深处蓬勃展开。2023年11月至今,两地干部群众心手相牵,以“一条心、一起干”的信念破局开路,让民生温度与产业活力在黄钟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共同富裕的温暖画卷。

走进黄钟镇冉家坝村,“五彩产业”园成为“新地标”,一栋升级改造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映入眼帘。明亮的办事大厅、现代化的直播间、集成的产业中心,处处焕发着生机。这项由达州高新区支持改造的民心工程,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让村民办事“零距离”,村民的幸福感也不断增强。

万源市黄钟镇冉家坝村村民胡光荣:如今,新村委会宽敞明亮,特别是天井梁两公里多的社道路也全部硬化到家门口了,村里还建起了产业园,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高新区的这份情谊,我们永远会记在心里。
今年黄钟镇通过整合两地资源成立万源市黄钟镇中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集特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五彩产业”微园区。同步培育“闲不住小清”等本土主播团队,创新“村村直播”模式,累计成交近万件农产品,实现销售额280万元。通过“产业 电商”双擎发力,有效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业品牌。

万源市黄钟镇冉家坝村支部书记冉启松介绍说:“通过开展以商招商,目前已成功引进5家企业。“村村有岗”吸纳本地就业756人,人均增收5.2万元。我们还利用了高新区的1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购置冷链车、修建冻库,有效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帮助销售农特产品80多万元。”

冉家坝村是达州高新区托底性帮扶黄钟镇的一个缩影。黄钟镇以“输血 造血”双轮驱动推进产业振兴,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在黄钟镇二郎坪村,几十位村民正忙着天麻育种。产业发展起来了,产业链延伸也是关键,黄钟镇整合托底性帮扶资金300余万元投入基地,用于扩大天麻产业规模和加工厂建设等,既擦亮了“天麻之乡”金字招牌,村民也多了就近务工增收的机会。

记者采访当地务工村民,万源市黄钟镇邓徐坝村村民李天珍介绍说:“我们在基地干活,一个月干全勤的话有3000多元,我们车送车接,中午包午饭,还把家里都照顾好了,自己生活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托底性帮扶,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达州高新区累计投入托底性帮扶资金1866万元,先后实施交通三年提级、两年甘露润心等28个民生项目,硬化改建道路25公里,实施饮水项目16处,同步健全产业发展链条,发展天麻、富硒大米、工业辣椒等特色产业2000余亩,带动人均增收4万余元。

达州高新区挂职黄钟镇干部王金鑫说:“作为接力托底帮扶挂职干部,我将使命在肩,扛牢责任,持续构建高新区托底性帮扶黄钟镇“无缝衔接桥梁”,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做强民生托底、产业富民、常态帮扶“三篇文章”,实干为要、真情投入,为黄钟决战决胜托底性贡献力量。”

据万源市黄钟镇党委书记万国刚介绍,黄钟镇将聚焦“一路二水三产业”,紧扣“一条大动脉五大支线”交通布局、“两带一心多极支撑”五彩产业路径,持续下好“民生补短、产业富民、造血赋能、战队提能”四步棋,为奋力打造全省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贡献黄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