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高新区地处达州主城以南,前身为四川达州经济开发区,于2001年成立,2003年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规划管理范围451平方公里,直管区域323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街道),现有70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约20万人。园区实行“党政合一”管理体制,建立了“9+5+4+9+3”组织构架,即9个内设部门、5个乡镇街道、4个直属事业单位、9个市级机关派驻机构和3家国有公司,共有工作人员2000余人。现在党支部347个,党员7000余人。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31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1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0家。202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增速5.2%;园区主营业务收入323亿元,增长15.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28.49%。
区位交通。达州高新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核心腹地。是全省唯一拥有“双机场”“双高铁”的园区。目前,金垭机场已通航北上广深等27条航线、26个城市,河市机场正加快转型通用航空机场。同时,境内襄渝线、达成线、达万线、达巴线4条铁路和达渝高速、营达高速纵横,可依托万州深水港、蓉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贸易直通全球,是达州乃至四川东向开放的重要口岸。
产业概况。达州高新区立足市委“157”总体部署,深入实施“12345”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统揽,加快建设万达开区域创新中心主引擎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新高地。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两新一数”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园、空铁新城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七大特色园区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正聚力打造享誉全国的“中国纤谷·数智新城”,建设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
科技创新。搭建创新载体30余个,建立各类创新研发平台71家,拥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厅市共建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的玄纤质量检测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苎麻研究院,正加快建设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达州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科技园。
营商环境。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创新推行全员聘用和差异化目标绩效管理改革,出台建设专业化干部队伍九条措施。创新开展“放管服”改革,建立投资项目“联合审查+容缺审批+先建后验”服务机制,率先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深化项目效率革命,推动即办事项提升50%、办事效率提高70%。持续整治企业最不满意10件事,解决企业诉求186个,兑现扶持资金1.2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6亿元。搭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平台,强化履约监管,清退项目82个,释放土地1781亩,腾退标准厂房6.36万平方米。
荣誉成绩。达州高新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园区、四川省“51025”园区发展计划千亿培育园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省级外贸转型基地。2022年,达州高新区被认定为2021年度投资营商环境最优园区、2021年度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园区、2022年度创新创业典范园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省级绿色园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成功纳入全省开发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获批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021年度、2022年度全省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