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引路人
达州高新中学高中政治老师王婧,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从教26年以来,她以“育人先育德”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并先后获得校级、区级优秀教师、区级工会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以爱育心:点亮困境学子的希望
2020年,王婧发现班上学生小芸因父亲重病、母亲打零工,心理负担重而无心上学。她迅速联系社区为小芸家申请低保,在学校发起捐款,并自费购买生活物资送到她的家中。后来,得知小芸萌生了辍学念头,王婧又连续两个月与其谈心,并经常在课后为她辅导功课,周末直接将小芸接到家中学习。小芸被王婧的付出点燃了希望,渐渐爱上学习,一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她在毕业信中写道:“王老师,您是我生命里的光,我以后要成为像你一样有温度有爱心的人。”
性格内向的小霞与小芸有着类似的经历。原本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中等偏上的她,因父母离异而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总感觉自己跟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成绩也因此急速下滑。王婧了解情况后,引导她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平时多跟同学交流。慢慢地,小霞在王婧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脸上的笑容多起来,成绩也不断提高。小霞表示,王老师对她的理解和包容,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被接纳、被爱护的温暖。
以德润魂:守护成长的多维健康
即便面对自身健康危机,王婧首先想到的仍是学生。2021年春,王婧确诊头部右颅骨骨瘤,医生建议尽早手术,但她因放不下班上的学生,一直坚持到暑假才入院治疗。出院后,医生建议王婧至少休养三个月再工作,她仍选择戴假发在9月开学时返岗。王婧说,“看着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我感觉自己也充满了能量。
以孝传道:延伸教育的温暖半径
心系学生之余,王婧对年迈体弱的父母,也照顾得无微不至。2021年11月,父亲查出口腔癌。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她加倍关怀,强忍悲伤故作轻松为父亲打气加油。因为深知家人的重要,她将“孝道”融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为父母做一顿饭”“听长辈讲家风故事”等活动,带动了很多家庭参与亲子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与责任。
德耀校园,师者如光。办公桌上那句“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的手写箴言,恰是王婧教育生涯的注脚。同事称她“把德育做到毛细血管”,学生赞她是“有温度的德操之星”。在达州高新中学这片教育沃土上,王婧正如一盏明灯,用师德之光为学生照亮成长之路。